2012,最牵动人心的妇儿健康热点
“限抗令”出台并实施、乳癌成北京女性头号杀手、查血钙蒙家长没商量、“精子经济”应运而生、高考“吊瓶班”、年轻人猝死频发……对于医疗领域而言,2012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里,这个领域曝出了许多此前不为人知的内幕。其中,不少关乎着女性和儿童的健康和生活,很多事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很多生命,值得我们追问和反思。2013-1-5 21:20
回首2012,我们的目光梳理着各类大事小情,然而,最吸引眼球的,还是事关生存与健康的话题。对于医药行业而言,2012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里,这个行业曝出了许多此前不为人知的内幕;而对于生存艰辛的感叹又将我们的视野引向更广泛的领域,在这一年中,很多事件,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很多生命,值得我们追问和反思。相信在这些关乎妇女儿童健康的大事小情中,我们都能有所感悟。
1.最严格的限药:“限抗令”出台并实施
新闻回放:2012年8月1日,号称“史上最严限抗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办法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医生开处方使用抗生素时,必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才能应用抗菌药物。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包括头孢拉定、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等抗菌药物;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包括氯霉素、氟氯西林、头孢替安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包括万古霉素、头孢西酮等抗菌药物。办法实施后,根据相关规定,金霉素、氯霉素等10余种含有抗生素的眼药水也从8月1日起要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同时,对于未按照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医生,将被限制、取消处方权,甚至被暂停执业活动。
点评:根据卫生部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21万吨,使用18万吨,人均年消费量138克;而美国人均年消费量仅13克,中国是其10倍。2010年,中国平均每人输液量达8瓶之多。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医生乐于为患者使用最新、最高端的抗生素。在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高达70%,其中外科患者几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达97%。在所有药品消费中,排名前十位的,抗生素占去半壁江山。如果再这样毫无节制、毫无原则地滥用下去,我们终将被沦为无药可医的一族,不得不吞下自种的恶果。中国的抗生素滥用,已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
2013-1-5 21:20
2.最神秘的药量:儿童用药“基本靠掰”,儿童用成人药普遍化
新闻回放:近年来,儿童专用药物频频被曝出问题,就连一度被广泛使用的儿童退烧药尼美舒利、儿童感冒药优卡丹等都相继被国家药监部门禁止在特定群体中使用。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儿童占总人口20%以上,但儿童药品紧缺,国内市场90%的药物都没有“儿童版”,多数是成人药的“减量版”。由于缺乏儿童专用药,医生经常面临无药可开的尴尬局面,而儿童用药普遍“成人化”,用药安全难保证。家长们调侃称药盒上最神秘的数字是“小儿酌减”。而据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显示: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是12.9%,新生儿高达24.4%,而成人是6.9%,中国每天有数百人死于不良用药,其中儿童占32%。另一组来自官方的最新数据表明,国内每年约有3万孩子因用药不当致聋。
点评:孩子的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如今在教育上,社会分工已足够细化,花样翻新的各种学习班、兴趣班、娱乐项目层出不穷。谁都知道孩子的健康是一切的根基,但在这块利益的蛋糕上,如何切分却左右着一个产业的发展。业内人士说,儿童药品临床经验缺乏、制药厂生产儿童药品利润低、报批难等都是儿童专用药匮乏的原因。据介绍,由于儿童药物利润较低,在研发、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缺少政策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药企的生产积极性。看来,对于“小儿酌减”这样神秘的数字,家长们还要继续猜下去。
3.最不愿看到的“翻一番”:乳癌成北京女性头号杀手
新闻回放:最新数据显示,北京市乳腺癌的发病率高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与十年前相比,患病率翻了近一倍,达到61.66/10万。据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雷海潮透露,北京市其他女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排名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子宫体癌、甲状腺癌等。从2011年开始,北京市户籍人口中35岁~59岁的妇女,每两年可享受一次政府资助的免费乳腺癌筛查服务。2012年,又在海淀、朝阳、顺义、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等8个区县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35岁~64岁农村妇女均可享受此项服务,累计覆盖8.6万人。
点评: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不是单指每餐吃得有多好,摄入了多少蛋白质等营养素,它应该反映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营养摄入是否均衡,是否有足够的运动和休闲,工作、饮食、起居是否正常规律,心理状态是否健康愉悦等等。乳腺癌在北京的高发,也是全国大城市的缩影。医学专家指出,乳腺癌的发病率不单受激素水平的控制,它还受到饮食、情绪、运动和环境的深刻影响。看来,现在大都市的女性们生活状态并不尽如人意。
2013-1-5 21:21
4.最该控制的常规检查:胸透不应成为儿童体检的常规项目
新闻回放:胸透是目前医学检查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山东省烟台市卫生监督所的专家提醒,胸透的放射线可致部分机体细胞受损,这些受损细胞如果没能自我修复,就会残存于机体里,像“定时炸弹”,在免疫力低下或促癌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开始疯狂复制,成为癌症病灶。目前,美国、日本等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已淘汰胸透检查,而中国的使用率高达61.8%。我国《放射诊疗管理规定》规定:“不得将核素显像检查和X射线胸部检查列入对婴幼儿及少年儿童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洪楠建议,以下人群不要随意做:12到14岁以下的小孩,能不做尽量不做;孕妇在怀孕头三个月中最好不做,因为透视可能会造成胎儿畸形发育。
点评:专家认为,给儿童或青少年体检将胸透作为常规检查项目是缺乏科学常识的表现,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孩子们在集体里就好像羊群里的羊,没多少选择的权利,更没有选择的能力。即便是让家长代为选择,又有多少人能够作出正确判断呢?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先进的取代落后的是必然的选择,再也不能为图省钱而贻害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了!
5.最无用的检测——查血钙蒙家长没商量
新闻回放:目前,国内微量元素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钙、锌、铜、镁、铁,检测方式包括测头发、测尿液、采指血、抽静脉血等,已经成了一些医院儿保科和儿科必做的常规体检项目。2012年一则新闻曝光了一些医疗机构动辄推介家长给孩子验血测钙、铁、锌、镁、铜、铅和铬等微量元素,并由此形成一条“检测微量元素——缺乏某类微量元素——开出补充微量元素保健品”的利益链。这一利益链的源头遭到专家“炮轰”,专家直指“微量元素检测基本没有意义”,查血钙更被称为史上最“坑爹”的体检项目。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宗一直言:“近20年来,国内微量元素检测的方式花样百出,但检测结果都不靠谱。”
点评:专家说,由于钙、锌、铁等元素的生理效应部位不在血液,所以检测微量元素根本没有意义,特别是检测头发更没任何科学道理。而人体只有1%的钙在血液中,身体即便缺钙也很难在血液中得到体现,所以通过查血钙的方式确定是否缺钙很荒谬。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孩子的每一点微小变化都会牵动家长的神经。于是一些人打着为了孩子的幌子,干的是骗钱的勾当。儿保医疗机构大部分是国家正规的医疗机构,而一些机构却动辄推介家长给孩子验血测钙、铁、锌、镁、铜、铅和铬等微量元素,并由此形成一条检测创收、推销赚钱的利益链。这条链子一拴就是近20年,真是可悲可叹。
2013-1-5 21:21
6.最荒唐的“补脑”:高考“吊瓶班”引争议
新闻回放:今年5月5日,大孝感论坛官方微博上有网友发了一张孝感市一中高三学生在教室内边打吊瓶边做作业的照片。于是,被冠以“史上最刻苦吊瓶班”的高三毕业班爆红网络,各种争议接踵而来。该校解释,随着高考临近,学校按照学生自愿的原则,组织高三学生到医务室打氨基酸。为了不耽误学生复习,才安排学生在教室内打氨基酸。遗憾的是,一度被调侃为“史上最刻苦吊瓶班”的全班50多名学生,在2012年高考中无一人达到一本线。
点评:我们暂且不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们身上承载着多大的压力,单从医学和营养学的角度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科盲真可谓遍天下。专家指出,氨基酸来自蛋白质,我们平时的食物中如鸡蛋、牛奶、猪肉中,都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高三学生一天吃一两个鸡蛋,或喝点牛奶,摄入的蛋白质就可以获得足够的氨基酸了。只要不是营养不良或者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少,就轮不到动用本应用来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来提供能量,吊一瓶氨基酸还不如吃个鸡蛋,所以健康人输氨基酸没意义。另外,大脑的活动不仅仅需要氨基酸,还需要其他物质,比如糖分等,学生们在教室里打氨基酸,不仅没有节约时间,反而浪费了时间,经常打还可能造成营养不均衡。此外,氨基酸注射液属于处方药,有一定的适应证,输液需严格遵医嘱操作。由此可见,荒唐的“吊瓶班”现象当休矣。
7.最被深信的误导:直系亲属间相互献血
新闻回放:直到今天,我们大多数人才知道,直系亲属间是不能相互献血的!专家表示,直系亲属之间献血容易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疾病,而这种病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同时,电视剧中卷起袖子“血管对血管”等桥段也是标准的“坑爹”,地方级医疗机构是不能采血的,“血管对血管”的做法根本就不可能,在我国的法律中也是不允许的。从献血者血管到受血者血管的流程很长,献血时,除了血型,还有传染病指标、血液相容性检测等一系列流程,医疗机构的用血必须来源于合法的采供血机构。
如果有亲人要动手术,医院会动员“互助献血”。但其实在“互助献血”之后,血液中心会在详细了解献血者的情况后,在调配时把直系亲属相互输血进行规避。如果是直系亲属,血液中心则会将该患者亲属互助献血的血液调配到另一家医院,再将相同血型的血液调配过来。
点评:影视剧中的情节往往是为了煽情而编排的,但其影响远远比一篇科普文章深入而广泛,所以还请导演们尽量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同时,也请大家对看到的镜头千万别太当真,这也同样适用于一种网络现象:眼见未必为实
2013-1-5 21:22
8.最“刚需”的产业:男子不育占四成,“精子经济”应运而生
新闻回放: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李宏军表示,近半个世纪,精子总数量少了一半,在协和医院,男性不育在门诊占有一半的比重。据了解,我国男性的精液质量正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不孕不育率正逐年攀升,达到了已婚人群的15%,其中男性不育占据四成,司机、白领等成不育高发人群。专家分析认为,这些人群习惯久坐,经常早出晚归,休息、饮食没有规律,工作高度紧张,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精子的数量、质量和存活率。这样的现实催旺了民间的“精子经济”市场。据了解,目前市面上不少昂贵的蛋白类营养品、保健品瞄准了男性生育的“刚需”,市场十分红火。
点评:花钱不等于绝对有效。精子生成的确需要优质蛋白质,但如果高蛋白物质摄入过高,却忽略维生素的摄入,很容易造成酸性体质,对于提高怀孕几率并无好处。毕竟精子不达标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果是炎症,对症下药可能几百元就治好了。患者最好到正规的大医院专科查清病因,遵医嘱用药、治疗,不要一味相信保健品所鼓吹的功效。而去一些不太专业的医院,有病乱投医也是不理智的行为,花了钱没治了病,还增加了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9.最倍感压力的一代:年轻人猝死频发
新闻回放:2012年7月17日,杭州24岁的淘宝网店女店主艾珺,因为连续通宵熬夜,在睡梦中不幸去世。7月31日,浙江电台25岁的女主播郭梦秋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辞世。引发了一场关于“年轻、生命、活着、压力、猝死”的讨论。猝死是指看似健康、病情稳定或正在改善的病人,突然发生的非暴力性、未能预料的瞬间自然死亡。这和很多隐形疾病存在有关,也和年轻人自我保健意识薄弱、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长期工作压力大、熬夜有一定的关系。日前,有网络调查显示,99.7%的人感觉身边就有扛病的年轻人,58.4%的人感觉当前年轻人不重视身体健康。
点评:压力永远是打垮一个人最初也是最后的一拳。现在的年轻人有些人一心扑在工作上,积劳成疾;而另一些人则通宵泡吧、玩网游,始终让身体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患病的概率。不要抱怨工作、生活、住房等各种压力太大,压力来自外因也来自内因。有医学专家指出,现在年轻人身体不健康,主要是作息不规律所致。年轻人无论是工作还是娱乐,都应该事先做合理安排,尽量固定作息时间,抽空选择喜欢的运动锻炼身体。
2013-1-5 21:22
10.最沉重的烟尘:广东火电厂致百余名儿童血铅中毒
新闻回放:今年5月中旬,随着网民发帖“连州市星子镇存在儿童血铅超标现象”,广东省政府应急办紧急介入,并在微博上发布通告称,造成儿童血铅超标的主要污染源是清远市连州发电厂。专家表示,由于电厂排烟长期积累在一些生活环境周边,孩子个子比较小,容易吸收到的量比较大,导致了血铅超标。根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血铅诊断标准,一旦血液中铅元素含量等于或大于100微克/升,便可划定为铅中毒。在记者收集到的196份1岁~15岁孩子血液检验报告中,铅含量全部超标100微克/升,血铅含量最高的达853微克/升。铅主要损害神经系统、造血系统、血管和消化系统,对儿童心理、智力和行为发育损伤具有不可逆性。
点评:以往的事实表明,环境污染的受害者首当其冲是孩子。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往往会以牺牲环境、牺牲百姓的健康作为代价。深刻的教训不得不警醒人们,健康生存的权利有时要靠自己去争取。
我问问》》weigesotre是男人的宝
</p> 好贴,绝对要支持下!!~~ 呵呵 我可不敢~~~~ 看看,谢谢LZ分享
————————————
有问题就上问问堂咨询吧
页:
[1]